3月15日,中银-二工大通识大讲堂“半亩方塘”系列讲座邀请到了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、国家一级演员钱程,为我校师生讲述“上海方言中的传统文化”。本场讲座共有线上线下约600余名师生参加,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助理高红豪主持了本场讲座。
钱程是上海滑稽新生代领军人物、国家一级演员、上海滑稽剧团表演艺术家,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,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。此次来我校讲座,钱程老师主要从上海话的历史、上海话的标准以及上海记忆三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上海传统文化。
在全社会都在推广普通话的今天,保护和传承上海话是与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。学习上海闲话,既是一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,同时也是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,体味海派文化的独特内涵的重要途径。如何才能学讲上海闲话呢?钱程老师指出“入声”字与“尖”“团”音是学习上海闲话的关键。在讲述语言学理论的同时,钱程老师还引导与会的同学张开口与他一起练习发音,在实践中体会上海闲话中的“入声”字与“尖”“团”音发音方式与方法。学会发音后,钱程老师总结了上海闲话的特点:新旧交杂——语言跨越度远、南北融会——语言宽容度高、领导标新——语言自由度强。这三个特点彰显出海派文化的重要特征,即面向海内外,中西合璧。
海纳百川、兼容并蓄的上海话有没有标准?哪里又最标准呢。钱程老师强调上海话是有标准的,如果传承上海话没有标准,那么谈何传承。上海滑稽里的上海闲话,是比较正宗、比较标准的。在讲的过程中,钱程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老上海的回忆:“十里洋场”南京路、跑马厅、人民广场、大光明电影院、静安寺、大世界、洋泾浜……这些今天的上海地标见证着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轨迹。紧接着,钱程老师还向大家解析了上海话中词汇丰富的表现形式,并仔细区分了上海话里的“文读”“与“白读”。最后,钱程老师希望来听讲座的同学无论是老上海还是新上海,都能够融入上海、了解上海,讲好我们的上海话。
讲座结束后,同学们纷纷同钱程老师交流,钱程老师认真回答了每一个同学的提问,讲座圆满结束。参加此次讲座的同学中,有一部分是我校“上海话”课程的选修同学。外文学院(通识教育中心)自2021年起开始筹备组建教师团队,于2022年成功开设上海话课程,至今已成功开设两个学期。未来外文学院(通识教育中心)将继续为弘扬海派文化,助力学校建设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贡献自己的力量。